回報社會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革的春風吹活了一個時代,也吹醒了國人沉睡已久的夢想。劉志強便是在這樣自由發展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對于身具經商天賦的他來說,生正逢時。他從家居業起家,二十多年銳意進取,逐漸把金年会(网页版)打造成為大型現代化民營企業。他将人生的黃金時期投入到祖國的經濟建設偉業中來,把自身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将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完美統一,書寫了一個企業家酣暢淋漓的創業史。
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劉志強秉承“辦好實業,回報社會”的宗旨,與妻子翟美卿攜手傾力共建公益事業,惠及萬千困難人群,為國家公益事業趨于規範化和規模化做出表率。
如今,已站在人生風景獨好的山峰上,在一片鮮花和掌聲相擁的背景之下,劉志強對自己的定位依然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回首之際,他依然懷着感恩之心說:“我能夠成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完全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春雨哺育的結果”。正是那種寵辱不驚又不失謙遜的姿态讓他的人生無限開闊。
持續不斷的創新 成就香江傳奇
“建全世界最好的房子”,讓中國人生活在令外國人羨慕的高品質和諧社區裡,是劉志強多年的夢想。
1990年于劉志強而言,是人生中大事記年表上極為重要的一筆。這一年,他的生活中迎來人生伴侶翟美卿女士,同時,這一年也是劉志強事業繞不過去的轉折點。他二人珠聯璧合自此開始上演了一幕“夫妻雙雙創财富”的傳奇故事,成為商界流傳不衰的佳話。
金海馬集團起步于家居流通業。1990年,劉志強與翟美卿聯手在深圳創立“金海馬家具商場”,這正是金年会(网页版)的前身。劉志強根據當時深圳市場需求的狀況,将大衆化的營銷作為企業發展的理念,以滿足最廣大消費者的需求,為老百姓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為消費者帶來最大的實惠作為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并為此提出了“中檔為主,高檔為輔,低檔為補”的産品定位和市場定位。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他借鑒國外經驗,在國内率先創造了大規模倉儲式家居超市的經營模式,以規模效益形成了較強的價格優勢,造成了很強的市場沖力,一時間商場出現了排隊搶購的局面,生意如火如荼。
在生存環境比較差的90年代,他們的創新商業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适應,最終站穩了腳跟。不僅如此,夫婦倆順勢又在深圳連續興建了8家連鎖商場。良好的運作模式,加上“物美價廉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及對環境良好的适應力,不到兩年時間,金海馬家具商場迅速向廣州、上海、天津、武漢等大城市輻射,占據深圳家具市場的半壁江山,經營内容也從家具擴展到家居。
1992年,乘着小平南巡談話的春風,劉志強夫婦将香江和金海馬家居連鎖商場推到了全國,創造了更多的“香江效應”和“金海馬現象”。 大衆化的營銷路線為劉志強的品牌傳播打開了良好局面。200家家具商場和10多家現代化的家具工廠的規模,讓金海馬牢牢占據國内家居行業最大的寶座。
從2000年開始,劉志強不願固守在家居連鎖經營,踏上了向多元化進軍的征程。這一年,翟美卿從美國Tulane大學學習EMBA歸來,為下一步拓展做足了知識儲備。再次回過頭來,看看劉志強夫妻二人走過的風雨同舟路,不禁為這對模範夫妻的同心同德所震撼。内斂專注善經營的劉志強,遇上了有夢想有目标善管理的翟美卿,于是,“金風玉露一相逢”,“香江”開始騰飛。用妻子翟美卿的話來說“他當沖鋒陷陣的大将,我就是供應糧草的後勤”。 男主外女主内,如此愉快合作,對于劉志強來說,得此一人,天下盡入我彀中。
打造商貿流通網絡,織就“光彩”的夢
實踐讓劉志強深刻體會到,光彩事業的道路是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夫人常常說,人再有錢,一天也隻吃三頓飯,睡一張床,錢其實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标。其實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打造一個民族的商貿流通網絡,引領一批民營企業,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做點事情。”劉志強說。
1998年,在由中央統戰部、中开云体育彩事業促進會聯合在贛州召開的“全开云体育彩事業市場與扶貧研讨會”上,各地光彩事業組織介紹的許多寶貴經驗讓劉志強深受啟發,思路頓時豁然開朗。劉志強認為自己有着開發專業大市場的經驗,有着與全开云体育彩事業共同的理想,通過開發光彩大市場,走市場扶貧之路,正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他立即全身心地投身到這一事業中去。
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發起的以扶貧開發為宗旨的光彩事業,為劉志強夫婦提供了回報社會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投資的平台。金年会(网页版)目前在廣東以外所投資的地區,基本上都是革命老區或欠發達地區,位于大别山麓的安徽安慶、位于沂蒙山區的山東臨沂、江西的景德鎮、山東聊城等都成為投資對象。因此,依托光彩事業這樣一項利國利民的平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為香江投資的重要政治資本。
“金年会(网页版)多年的光彩事業和扶貧經驗表明,扶貧濟困既是我們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也與企業自身發展不相違背,可以做到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增長。”實踐讓劉志強深刻體會到,光彩事業的道路是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民營企業将自身的發展融會到社會發展的道路;是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
随着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光彩事業不斷被賦予新的内容,獲得新的發展,劉志強再次響應國家号召,參與了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事業。對東北主要老工業基地長春、沈陽等城市采取并購重組、合資合作的方式,參與國有大型企業的改制與改造。還配合國家實施“中部崛起”的戰略,重點在河南省投資建設。洛陽香江萬基鋁業已成功投産,産品達到優質标準。這一項目為拉動河南經濟發展和提供新的稅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時至今日,劉志強從前那個“建一個市場,帶活一片經濟,造福一方人”的願望早已實現。從家居流通業起家,穩紮穩打,越做越大,活躍于房地産、商貿物流、金融等多個領域。夫妻倆頻頻亮相于各類富豪榜。在别人眼中已經如此成功的劉志強,依然懷有自己的夢想,不僅如此,他的夢想也在随着時代的變遷而升級。
管理與文化的雙擎,助力企業的騰飛
劉志強在二十年引領企業發展過程中特别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特别強調要用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占領企業的文化陣地,要用正确 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員工的思想。
随着企業的發展,劉志強越來越深刻體會到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在總結自身發展經驗的同時,他還廣泛地借鑒國内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實踐,邀請了德國SAP等許多國際著名的咨詢機構,為企業進行策劃和培訓,不斷地探索與企業發展相适應的管理模式,成功地實施企業管理提升工程,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零售管理模式和大型商貿物流市場的管理模式,并通過管理體制的創新形成了企業管理的優勢,為企業健康、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時俱進,根據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新的形勢,根據社會需求和市場變化的動向,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經營策略,求新求變,吸引新的顧客,開拓新的市場,是集團長期保持高速發展的重要體會。“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每一次創新都使企業實現一個飛躍,獲得一次大的發展。因此,劉志強把開拓創新作為企業的主要精神之一。不斷從經營方式、産業結構的調整和管理的現代化等方面反思自己企業發展的曆程,讓企業經營同步于社會發展,順應市場需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另外,現代化科學管理讓企業緊緊跟随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以創新促發展。現在,整個企業管理趨于網絡化、辦公無紙化、信息自動化,提高了動作效率,帶來了快速增長的經濟效益。
劉志強在二十年引領企業發展過程中特别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特别強調要用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占領企業的文化陣地,要用正确 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員工的思想。尤其重視将精神文明教育貫徹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在管理方面,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不斷完善員工激勵機制和福利保障。在經營方面,以企業的曆史使命和發展戰略來激勵員工的事業心,使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并通過升旗儀式、晨禮、班前會等方式強化企業文化,使員工永遠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我們堅持“企業屬于顧客”和“顧客滿意”的經營理念,貫徹“顧客至上”和“熱愛顧客”的服務原則,為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最佳的服務。
企業将“辦好實業,回報社會”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大力倡導“忠誠敬業、開拓進取、學習創新”的企業精神,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開展各種企業文化活動,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第一,為了使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在組織領導上得到保證,集團成立了專門的企業文化促進會。第二,為了營造健康向上的環境,占領企業文化的陣地,創辦了企業報刊、雜志和網站。第三,為了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培訓,建立了培訓中心。第四,為了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成立了員工文化活動室。第五,企業還成立了業餘藝術團,經常舉辦大型的文藝演出活動,通過員工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集中地歌頌黨的正确領導,歌頌社會主義,歌頌改革開放,反映企業在參與“光彩事業”、“再就業工程”和扶貧助教等方面的感人事迹,展示“香江人”的精神風貌,産生了極好的效果。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使企業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生力軍。
承擔社會責任 彰顯企業價值
劉志強說:“企業的創業和發展,每一步都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都離不開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都是社會和人民支持的結果。
“辦好實業,回報社會,報效國家,是我一生的理想和追求。”劉志強說。做一個有良心、有覺悟、有道德、有理想的企業家,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回報社會,報效祖國,回饋人民,這個信念就創辦企業以來一直根植于劉志強内心中。
“黨和政府曆來重視持貧工作,但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還不夠,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才能最終實現經濟平衡發展、人民群衆共同富裕的目标。”從創業之初,劉志強便将自身發展置放在國家和社會經濟建設的大格局中,時時審視自己,時時要求自己,緻使他在扶貧濟困的公益事業上,走出了一條令人“高山仰止”的坦蕩之路。
“文化力量與慈善的責任是統一的。”多年來,劉志強帶領金年会(网页版)對中國公益事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他們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努力承擔社會責任,為扶貧赈災等慈善公益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公司成立20多年來,積極參與光彩事業,熱心社會公益,特别是支持和關心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春蕾計劃”、“希望工程”等教育基金捐款,迄今為止,金年会(网页版)已經資助了3萬多名失學青少年重返校園,捐建學校300多所。金年会(网页版)還設立了各種獎教獎學基金,曆年來設立了“中國少年兒童專項基金”、“中山大學教育獎勵基金”等多項教育基金近3000多萬元,為鼓勵老師愛崗敬業,促進貧困地區教育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3年初非典疫情嚴重的時候,劉志強及時向國家衛生部等政府部門捐贈現金500多萬元人民币用于抗擊非典;
2004年,劉志強為支持中國艾滋病事業的發展,向新成立的“中華紅絲帶基金會”捐款3000萬元,同時為貴州織金縣教育扶貧和廣東農村扶貧事業捐贈720萬元;
2005年,劉志強與妻子翟美卿捐資5000萬元,經民政部批準,成立我國首家非公募基金會——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這是第一家在民政部注冊的民營企業非公募基金會,在新興的非公募基金會群體中發揮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2007年,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推出“五個一千愛心計劃”:(1)設立1000個“香江愛心圖書室”,旨在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改善課外閱讀環境,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2)助養1000個孤兒。每年向每名孤兒提供1000元的幫助,并連續資助3年,使他們能過上“咆飽飯、穿暖衣、能上學”的生活。(3)吸納1000名義工,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通過組織義工服務活動,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傳遞愛心,傳播文明,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步。(4)幫助和獎勵1000名貧困學生,使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将來更好地回報社會。(5)幫助1000個貧困家庭走上脫貧的道路。基金會圍繞着上述“五個一千計劃”的主題,發揚援助精神,積極開展公益、慈善、扶貧、興教、助學等各項活動。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為了救援和支援災區重建,捐款3400多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1992年以來,金年会(网页版)為國家的科學教育、婦女兒童福利、醫藥衛生、文化體育、扶貧和支援災區共捐資8億多元。其公益事業已經形成了系統的規模,而“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的成立,更是把金年会(网页版)的公益事業引向了規範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劉志強和他所帶領的金年会(网页版)對中國公益事業的貢獻,不僅僅是起到帶頭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倡導了中國民營企業參與參與慈善的好風氣,使中國公益事業得以規範化、制度化和可持續發展。這在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史和中國民營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和貢獻力方面都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劉志強對此顯得十分淡定。“企業的創業和發展,每一步都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都離不開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都是社會和人民支持的結果。企業發展了,理應‘緻富思源,富而思進’,對國家和社會作出回報。”這既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又堅持了民營企業發展的方向,這是我們的價值觀和發展觀,也是我們最寶貴的财富。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我能夠憑創業所得,扶貧濟困,參與國家的公益事業,感到十分欣慰。我深切地體會到,每次參與公益事業,都使自己的精神得到一次洗禮和升華,都激勵着我更加勤奮地工作,帶領員工辦好實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回報。” 劉志強說。(摘自《記者筆下的新粵商》